真心劝中产家长,别轻易送小孩留学
在新西兰待了一周,真心我有个感觉:
不是劝中轻易所有的小孩都可以送出国。
光是产家长别株洲市某某医疗设备培训学校适应国外的环境,对国内的孩留小孩来说都很困难。
我抵达新西兰的真心第一周,异国他乡荒野求生,劝中轻易全是产家长别空白地图,每天迈出家门都需要鼓起勇气——
比如,孩留要过语言关。真心
我的劝中轻易英文一言难尽,口语还处于肢体表达阶段,产家长别给小孩办理入学听不太明白老师说啥,孩留也不知该怎么回答,真心但连写带比划,劝中轻易也要完成小孩的产家长别入学计划;
然后是买车、学车、翻译驾照、办理保险;扫荡超市搞定日常生活路径、办了社区图书卡;搞定公交卡坐小火车,跑到CITY去开银行卡…
直到第五天我才发现,小孩上学的时间一直搞错,我们堂而皇之地天天迟到…
其次,要过心理关。株洲市某某医疗设备培训学校
像我这样的大人,跑到新西兰陪读属于打野,因为忙碌可以暂时放下社交焦虑。但小孩不行啊,天天在学校里看别人呼朋唤友,自己窝在角落里无人问津特可怜…
这里,我必须要提一下运动社交。
之前出过探校,总有人跟我提体育社交体育社交,但我不以为然,直到这次来新西兰才体会到,没有什么社交是一颗球搞不定的。
三点放学小孩都不回家,三五个人抱着足球篮球在操场上交流。一开始弟弟没球只能可怜兮兮地干看着,我见状立刻带他去买足球…
不喜欢运动的小孩,社交融入真的很难,国内娃没特长的就算拿根跳绳,也比没有强。
忙碌的第一周连滚带爬,还是在很多朋友的帮衬下,我才磕磕绊绊地走完打野之路。否则一个人单打独斗,光是新西兰冬天的寒意就能把我赶回国了:
都40多岁等退休的人了,是有多想不开,离家万里跑到南半球的小岛上吃苦?
问题是,还开着4.4倍碎钞机:吃着73块一碗的酸辣粉,喝着38块5毛钱的奶茶,花着10000块/月的房租…
忍不住跟珊珊吐槽:
如果不是机票太贵,汽车已买,学校不错,小孩过得有真实感;如果不是绿色草地、湛蓝色的大海让人心旷神怡,遍地Playground让小孩不打电子游戏;如果不是遍地图书馆,把娃随便丢进去,他们就自动开启沉浸式阅读模式;
我真要打道回府了…
出国,真没你想得那么美好。
珊珊听完说,你可知足吧!英国的冬天一样没有暖气,而且比新西兰还冷。老房子楼梯咯吱咯吱乱响,朋友住维多利亚时期的老宅,墙纸能揭下来17层。
说起来是复古有底蕴,但你想想这底蕴都是拿什么垫出来的?是时间,和多少个老太太的生命…
我现在为啥对出国不上头?因为这些苦当年老娘都吃过了,代价是一年烧家里一套房。
我说,就以我这星期攻略奥克兰的心得,但凡小孩语言差点、社交能力差点,适应性差点,留学副本里真活不过一个学期。
她说,还不够。需要目标极其明确,把自己PUA到没有退路,才有可能享受这样苦哈哈的生活。
当年我留学英国,身边撑不住、哭着喊着要回家的不在少数。但我从来没想过放弃,为啥?因为我不想回体制内卷高考,被学霸碾压遭老师白眼…
要说,现在的小孩比我们那时候还惨。
30年前留学,还有点优越感。回国是个海归,金光闪闪,就算是欧洲边缘小国带来的职业文凭,只要留服认证就能北京落户;
现在?什么牛剑G5,哼,又不是没见过?横扫哈耶普斯,也再无法拥有职场碾压的优势…
这一代小孩,从小走遍七大洲四大洋,什么样的世面没见过?什么东西没吃过?(哦,苦没吃过)
中国制造卷死全球,生活要啥有啥;买洋货有跨境电商,价格比本地还便宜;付款直接二维码,连算找零都不用;家里吃有保姆阿姨,点餐有外卖小哥,中国八大菜系,外加日法意,火锅都能送货上门…
之前有朋友说,送小孩去美国,他当上山下乡。
仔细想想…可不就是这样吗?
小孩明明可以在空调房里吃外卖,非得出去睡电热毯,自己下厨做饭。关键是厨艺还很一般,整个生活降了几个档次不说,人民币还多花了好多个0,换得爹妈马斯洛需求上比较高阶的自我收获,挣个心理的满足和自我实现…
上杆子留学没苦硬吃,小孩不适应还遭埋怨:弱爆了,吃不了苦…
天理何在啊?
之前有个朋友撺掇我一起带娃去香港读书。
这朋友虽不在国内一线城市,但也是当地有名的富户。三个小孩仨保姆还请专职司机,房子里能打高尔夫球;
到了香港啥日子?维港几万块租的千尺豪宅不到100平,当妈的天天亲自下厨做饭…
一个阔太太从每天美容下午茶,出国逆袭成了全职主妇,鸡毛蒜皮一地。
然后到现在孩子去了香港一个学期,我说你这广东话总能听懂吧?她说,我们讲英文。问阿姨跟她讲英文能懂?她说,那也听不懂。
折腾是够折腾,学也没学着啥。
我瞬间就觉得,自己娃没送去香港也没损失啥,虽然英文差强人意,但至少小孩获得了快乐和安逸。人生你总得占一头吧!
想出国,得先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非常同情陪读家长,放着国内100多万的豪车不开,2,000万的别墅不住…
跑到国外荒郊野外,开着一辆五万块钱不到的日本二手车,嘎呦嘎呦的,没准还泡过水;住着5000多块/月租来的10平米小房间…
感觉回到了当年大学刚毕业。
我们图啥啊?图做一个现实版的沈腾?破屋吃苦受罪十几年换回一个凤子龙孙,带着全家实现阶层的跨越?
那可真不用了吧…
我们物质生活需求很低,一碗酸辣粉配肉夹馍就能饱;也不图穿,优衣库都开始嫌贵,买衣服直接拼夕夕(其实更多是直播电商)。
所以我要啥下一代的逆袭?阶层跨越?我就只是单纯希望俩娃不啃老而已…
然而,培养一个小孩独立,在国内想做到太难了!
日子太幸福!四季恒温恒湿的大房子里住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遍地都是电子产品,缺乏塑造人格的基本环境…
这一代精英吃饭挑挑拣拣,过马路不懂看车,摔倒了有人扶,主打一个生活不能自理。
所以才没苦硬吃,我们只能带他们出国,像军训一样搞一次荒野求生。
只要心态摆正,留学也不是不可以。但有几点我是要提醒大家:
第一,15岁以下的娃出国,家长尽量陪读至少1个月,帮他们解决基本问题,快速适应环境,建立对陌生国度的安全感,生活步入正轨,才能保障留学持续;
不要担心小孩锻炼不到,开疆辟土的事情后续还有很多。
有很好的homestay和朋友也没用,不是人家亲生的,总有照顾不周。
之前认识一个伯克利的小孩说,自己15岁只身去加拿大读书,住父母朋友家里孤苦无依,发高烧还要烧热水照顾自己,导致精神抑郁需要服药。
第二,15岁以上出国,小孩需要足够独立。
从小被捧在手心里养,喝水都要凉白开,水果都要吃熟的,见人不知道打招呼,每天只会整幺蛾子的,副本杀不过一番。
熊孩子最好留在父母身边,日子才可能过得太平。出过留学,娇养出来的各种毛病会彻底曝光,然后被真实的社会按在地上摩擦。
这话不是危言耸听。
有个小孩被父母送到南加大门口,直接逃学连报到都没报到,滞留美国吃喝玩乐一年刷家长的卡,天天泡在拉斯维加斯,最后被退学。
没有做好准备就别出国。否则面对的不是阶层跨越,而是跌到谷底。
本文系授权 发布 , by mikizhou,From Miki粥,微信号:mikizhou520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责任编辑:热门资讯)
-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8月5日电,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欧盟不履行义务,将对欧盟征收35%的关税。 第一财经) ...[详细]
-
位于上海浦东的金桥副中心发展“上新”。由华之门资本和嘉里建设携手打造的新嘉中心Prisma,以“超级TOD”概念,未来将成为浦东最大体量的商业巨无霸。项目将于2025年开业,补足浦东大体量商业的洼点, ...[详细]
-
在巴黎奥运会火种即将穿越地中海抵达马赛老港之际,巴黎奥组委8日正式公布本届奥运会的官方主题曲《巡游盛典》英文名为Parade)。这首官方主题曲由法国著名作曲家维克多·勒·马斯纳创作,同时他还将担任巴黎 ...[详细]
-
改善服务又添新举措 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通医专线今日开通
5月6日,北京公交集团新开通医专线11路。该线路途经西二旗地铁站、金域华府、融泽嘉园、软件园等,其中,龙域北街西口站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站点距离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大门路程不到百米。作为改善服务 ...[详细]
-
宝宝“头睡偏了”?可能没那么简单2025-08-05 11:08: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付子豪 ...[详细]
-
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杨虞波罗)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和公报有关情况。会上,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司长梁丰介绍此次普查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新发现, ...[详细]
-
网传广东一奔驰车主与电动车相撞,用头盔殴打对方,警方:已刑拘 来源:椒点资讯) 5月2日,网传广东汕头一奔驰车主撞人后还打人的视频引发关注。汕头市公安局龙湖分局5月3日通报,5月2日20时5 ...[详细]
-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海报南非“掌上乾坤”木偶剧团因为2007年和英国国家剧院合作的舞台剧《战马》蜚声国际,获得了托尼奖,也由此被中国观众熟悉。今年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期间,由南非剧作家、导演劳拉 ...[详细]
-
排队1小时暴走3万步,挤不进的展台,这是2025WRC的真实记录
出品 | 网易科技《态度》栏目作者 | 崔玉贤编辑 | 丁广胜一场大雨没有浇灭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火爆。还没开馆,外面就已经挤满了排队的人,丝毫不在乎正在下着的暴雨,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小孩、大人、机器人 ...[详细]
-
改善服务又添新举措 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通医专线今日开通
5月6日,北京公交集团新开通医专线11路。该线路途经西二旗地铁站、金域华府、融泽嘉园、软件园等,其中,龙域北街西口站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站点距离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大门路程不到百米。作为改善服务 ...[详细]